按语:4月21日,羊城晚报发稿《十二家文化机构齐发力 南粤古驿道催生新典范》整版专题报道广东省12个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考古、研究、科普宣传及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等工作成果,引起了读者广泛关注及热议。即日起,南粤古驿道网将推出“广东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晒成绩单’”系列报道,深度挖掘、解读各研究中心的工作成果以及背后鲜活的典型事迹,敬请垂注。
成绩:为古驿道活化利用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2019年7月26日,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挂牌成立。该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技术及科研优势,深入挖掘南粤古驿道及其沿线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价值,继续着力深入开展基于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的岭南特色建筑形态研究、乡村振兴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研究、古驿道乡村生态环境整治研究等方面工作,探索开展更为多元、开放、立体的保护开发思路,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以及沿线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图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2020年5月,在全省南粤古驿道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指引下,研究中心承担了“粤北古驿道交通网络的形成与变迁”子课题研究任务,结合历史地理学、新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以西京古道为轴心的粤北古驿道交通网络进行了重点考察,提出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遗产认识框架和流域分区概念,完成调查研究报告近6万字,研究论文2篇,系统深化了有关粤北古驿道交通网络的理论认识与研究方法。研究中心牵头的《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及重点线路建设规划与实施项目》获全国“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图为全国“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名单
2021年7月与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共同开展华南研学历史文化挖掘及展示策略研究,通过扩大史料挖掘范围,深度挖掘院校迁徙办学经历、人物事迹及抗战时期华南文化教育发展情况,组织梳理了58所院校机构的迁徙办学经历以及相关的人物事迹,形成一个便于提取信息的基础性参考资料。并在此资料基础上提炼文化展示要素,梳理总结10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的主题,为后期文化空间展示设计,提供学术服务。另结合办学旧址的空间特征,提出文化要素空间展示策略,为各华南研学基地激活文化、彰显文化、繁荣文化提供可行性策略指引。并以王亚南旧居·野马轩遗址乡村体育文化公园节点为例,打造历史文化与休闲活动深度融合典范。
2020年开展诗音漫道历史文化挖掘及线路保护修复工作,并于近期深化沿线节点设计。2022年启动台山都斛“胜利大营救”粤西海上交通线历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胜利大营救”三大线路方向、事件历程、相关名人事迹及回忆著作,提炼历史文化展示资源,糅合进东滘口登陆遗址节点设计,丰富节点文化内涵。
图为韶关西京古道管埠诗音漫道段
图为南粤古驿道“胜利大营救”线路规划
对话: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总经理田中
问题1:该研究中心有哪些特色?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GDAD)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型综合勘察设计单位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龙头企业。研究中心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修复及活化利用项目经验,近年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义不容辞地参与到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工作。研究中心注重专业细分领域、研究成果的转化以及项目的可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强调规划要反映、匹配当地的历史、经济、政治、生活方式。
问题2:我注意到,建设是省建院研究中心介入到古驿道活化利用及华南研学基地建设等的重要方式,研究中心是怎样深度参与到华南研学基地规划建设工作效?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是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响应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助力粤北生态发展区建设工作的有力抓手。
研究中心主要负责研学基地的历史文化挖掘与重要节点设计项目,全方位挖掘梳理华南教育历史,结合办学旧址的空间特征提出可行性策略指引,进行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力图在已取得的建设成果基础上,提高华南研学基地历史文化与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基地特色与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图为田中等人调研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办学旧址遗址。
目前,研究中心团队从空间建设到文化空间融合上,初步打造了文化挖掘与空间转化的深度融合路径。相较于从空间到空间的建设,展示相对独立和滞后的状况,项目由文化和史料研究成果为驱动,提供了史料的空间转化途径。同时,以历史史料为线索,建构有说服力的空间逻辑联系,保护历史信息。从一体化和整体视角,拓展了办学旧址遗存的整体空间场域和保护质量。
可以说,资源的价值评价体系、史料空间转化框架、空间展示模式一同构成了文化与空间转化的融合路径,有助于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展示和活化,从以空间到空间的建设,转化到从空间到文化空间的融合,高质量服务乡村历史文化的空间保护工作。
与此同时,团队从历史遗产保护到乡村文化展示上,创新中小尺度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模式。项目的主体对象以村为单位,办学旧址和村庄具有同一空间载体而具备乡村和文化双重属性,即学院与村一体化,通过研究对规划设计的引导,打破点状展示空间和碎片化展示的问题;通过室内外旧址场景的关联性构建、依托村内部自身肌理交通,提高乡村空间的空间使用效率,从而进行关联式保护和展示。
针对乡村地区的历史文化保护普遍存在的乡村遗产资源布局较分散、以中小体量村庄建筑为主,且史料文献丰富却缺乏空间载体的工作特点,项目提供了一个中小尺度乡村历史文化关联性保护和利用展示的模式和案例。通过史料文化的空间转化,局部肌理的关联性构建和保护,局部优化构建子系统的方式,提升和扩宽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路径。
问题3: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王亚南旧居·野马轩遗址乡村体育文化公园的节点设计?
作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重要节点,王亚南旧居·野马轩遗址乡村体育文化公园的场址是王亚南先生在1940至1944年间执教于乐昌坪石国立中山大学时的书房和居所,我们研究中心从保护历史遗迹、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融合乡村旅游等方面探索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低成本、高成效”的微改造之路,建设野马轩遗址乡村体育文化公园。具体表现在尊重乡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实施原址保护历史遗迹,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协同发展;通过新时代乡村微改造的手法,让优秀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让当地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让乡村的吸引力得到提升。
图为肖家湾村微改造前现状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方面,团队则根据考古资料,利用广场上的铺装变化以及配上详细的图文介绍“重现”了观音堂。对于其他灭失的遗迹和有关王亚南先生的历史故事,则结合原有遗迹及展示宣传的需求来设置阅读角、文化墙、信息柱等设施,形成生动交互的活动空间,沉浸式场景增强群众的体验。这种分类保护历史遗迹的方法既有效地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也避免了过多的建设和破坏,从而使项目降低了工程造价。
图为观音堂遗址现场效果图
图为体育公园入口效果图
图为活动广场效果图
在建设乡村基础设施方面,优化改善原有落后的公共设施,增补完善实际所需的服务设施。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法,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源,紧密结合了乡村的实际,做到保留原有风貌和满足基本要件的同时,又能控制成本降低造价。
在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的发展方面,团队利用木栈道和观景平台把公园的主体空间与生态水塘串联起来,曲折蜿蜒的设计增加了游览农田风光的趣味性,高低错落的布置减少了对原有生产活动的干扰,形成上层平台观光下层鸭舍养殖的有机结合。另外,为更好地协调整体风貌,团队运用与栈道平台相同的当地材料翻新了鸭舍和农具仓库,也运用毛杜鹃、芦苇等当地特色植物进行景观搭配,让新建的空间自然融入乡村环境之中。
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让王亚南先生在坪石居住的这段宝贵历史记录在野马轩体育公园之中,并把他蓬勃自由、生机不止的意象和如野马般奔驰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的精神文化得到保护与展现。此外,公园作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其中一个重要节点,落成后有利于群众了解烽火年代华南教育艰难的办学经历,感悟华南教育先贤在抗战烽火中教书救国和读书报国的精神,激发了乡村的文化自觉,筑牢了当地文化自信之基。
图为阅读角效果图
在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方面,体育公园的微改造立足现有基础,尊重乡村现状,建设的同时没有破坏生态环境,保留了乡村的地域特色与传统风貌。微改造工程整体上美化了乡村的形象,打造了休闲共享的活动空间,增建了全民健身的体育设施,翻新了农业生产的配套设施,更好地满足了村民进行休闲健身、农事耕作等日常活动。
图为登山古径效果图
图为农具屋、木栈道效果图
在提升乡村的吸引力方面,利用注入体育赛事和打造研学基地吸引人流,为将来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王亚南旧居·野马轩遗址乡村体育文化公园处于南粤古驿道的西京古道乐昌段上,创新性地引入徒步大赛、定向越野大赛等体育赛事活动,吸引了大量参赛选手的参与和外地游客的关注,为当地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体育+”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有效抓手。另一方面,公园作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重要一环,与其他节点串联共同打造研学旅行线路,定期组织学生或社会团体学习交流,为广大青少年研学历史、汲取精神动力搭建了新的平台,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阵地。
图为学生团队到华南教育历史研究基地采风
图为南粤古驿道徒步体验活动(西京古道站)
问题4:研究中心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2022年,研究中心将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潮州潮安-凤凰茶旅古道、梅州五华-绿道、台山都斛“胜利大营救”粤西海上交通线等项目的规划、实施工作。
一是潮州潮安-凤凰茶旅古道。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打造成“文化+生态+乡村振兴”的工作展示窗口,助力潮州茶文化走出广东、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二是梅州五华县安流镇绿道。依托绿道网络体系,向当地倡导全民健身的理念,引导乡村健康生活。
三是台山都斛“胜利大营救”粤西海上交通线。梳理、提炼优势资源,打造台山都斛东滘村特色渔村;深挖红色历史、红色党史特别是共产党组织的“胜利大营救”历史,填补历史的空白,弘扬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