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党委书记 曾宪川
创新、专注、豁达、周至,是曾宪川的个人气质,他也将这种气质潜移默化至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从30多人的建筑设计室发展成为3000多人的综合大院,广东省院兼具大院风范与内在美,主营业务枝繁叶茂,延伸业务蓬勃发展。
“如何高效整合现有的力量在关键性的位置创造出核心优势”是曾宪川就任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刊院长论坛栏目邀请曾宪川书记,为大家讲述,他与广东省院“劈波斩浪,节节攀升”的这些年。
速读:曾宪川,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先后就职于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年担任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从业逾30载。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创新引领”“主动求变”始终是曾宪川职业生涯的关键词。
2014年1月,曾宪川出任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省院”)党委书记,“如何高效整合现有的力量在关键性的位置创造出核心优势,推动广东省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曾宪川就任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认为这是广东省院经营策略的重要立足点,也是基于自身特色创造相对优势的发力点。
心之所向,披荆以往。曾宪川不断探索升级路径,带领广东省院劈波斩浪,节节攀升。
一、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战略引领、顶层设计、创新支撑”,全面激活发展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激发多层次、多元化的产品动能
从30多人的建筑设计室发展成为3000多人的综合大院,近70年来,广东省院开拓出建筑、市政、规划、勘察等主营业务枝繁叶茂,岩土工程、地基工程与施工、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审图、监理、技术研发等延伸业务不断蓬勃发展,“专业齐备”“兼容并包”的繁荣局面,跻身全国前60强。
2014年担任党委书记以来,曾宪川积极推动建立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业务体系。从前期策划到后期运维,力争覆盖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形成能够快速整合资源、无缝链接“一站式”服务客户的综合优势,打造建筑、市政、规划、勘察、景观等专业化品牌,形成机场航站楼、轨道、体育、医疗、教育等大型公建项目“多点开花”的突出优势。
近年来,白云国际机场、深圳蛇口邮轮中心、广州市轨道交通21号线金坑站、肇庆新区体育中心、暨南大学南校区体育馆、粤剧艺术博物馆、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珠海横琴保利中心、中国散裂中子源等代表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更多领域使广东省院品牌熠熠生辉。
(二)全面激发复合型、融合型的资源动能
曾宪川总说,作为技术服务型企业,必须培养出“周到”的气质,使客户打心眼里觉得“交给省院就放心”。
任职以来,曾宪川积极推动广东省院内部互通联合、共创共享,充分发挥省院的地域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形成最优化资源搭配,“一揽子”解决问题,帮助客户减少不必要阻力,从而在地下空间等需要多专业协调的领域逐渐彰显优势。
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公共地下空间,集地下交通系统、地下商业娱乐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金库设施、地下生态设施、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地下防空防灾系统等为一体。在设计过程中,广东省院发现,协调及落实与上层次规划的关系、区域交通要素的整合及立体交通体系的建立、立体化的空间设计及竖向统筹、综合管廊的路由及与地下空间的竖向关系、商业业态及地下停车库规模的确定、上下一体的地下空间出地面设施设计、安全有效的防灾体系设计、设计统筹及协调等皆为城市地下空间的难点所在,单凭一两个专业的力量很难解决。
为此,专门打破了二级承包部门的界限,由副院长牵头,院总工程师统筹,为该项目配备了规划、建筑、市政道路及隧道、市政管线及管廊、景观、设备、勘察、造价等8大专项30多个细分专业的精尖力量,组成项目组全身心的投入到项目设计中,“一站式”的帮助客户解决规划对接、专项设计、造价控制、沟通协调、综合管理等难题。在此基础上,经过多个地下空间项目的设计及咨询经验积累,广东省院成立了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所,专门设计及统筹多功能、多交通元素、多市政设施复合的超大型城市地下空间综合体,并提供地下空间前期规划、项目咨询、相关政策及技术措施研究等,从而创作出岭南广场地下空间、琶洲西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地下空间等精品项目。
曾宪川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配备突出丰富的优势力量,集团作战实现专业的无缝衔接,优质、高效、“一站式”的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方能满足高标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全面激发勇创新、敢突破的研发动能
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优势是勘察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曾宪川始终强调,要将开展技术提升和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日常工作,坚持以技术带动主业。结合市场热点需求及发展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广泛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方向的前沿技术项目,持续增加投入城乡建设研究专项经费,深入开展城乡建设领域政策研究、共性技术研究、行业趋势和前沿特点研究,为政府研究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持。同时在深化改革及以城乡平衡发展、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的发展关键时期,寻求建筑业前沿引领技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技术创新。
近年来,广东省院以突出短板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卡脖子”问题,务实认真化解瓶颈,推动科技研发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手段创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生产力。建立科研成果奖罚机制,分配上向原创作品倾斜,逐步打造若干有较强竞争力和特色的创作团队,使创新创优蔚然成风。
在曾宪川的统筹带领下,广东省院科技生产力持续提升,评优创优成效显著。2014年至今,共获国家级奖项153项,部级奖项95项,省级奖项519项,拥有发明专利52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及软件著作权24项,充分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品牌价值,占领行业制高点。
(四)全面激发主动作为、全面把控的运营动能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趋势与风向,超前的谋划是企业发展中最强大的朋友,而嗅觉敏锐、发现趋势,是一位企业领导需要具备的战略修养。曾宪川任职后的所思所做所想正是完美的印证了这一点。他始终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把握市场风向,主动紧跟政策和投资热点,抢占先机,合理投放资源,调整经营战略。他保持了企业决策者所应具备的高度的风险警觉,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措施,规避风险,从而保障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院在持续巩固主体业务的同时,做好延伸业务,主动作为适应新发展,开拓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EPC、PPP、TOD等新兴业务。同时,通过进行PPP、EPC、设计策划、设计后评估等市场化业务多头衍生,积极探索勘察设计的全生命周期业务对广东省院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设计效率、建造模式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技术成果及指导措施,推动广东省院乃至全省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建筑师负责制”、以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等业务的拓展,在为城乡建设做贡献的同时实现全院营业收入年年攀升,平均增幅高达20%。
(五)全面激发广聚英才、厚植匠心的人才动能
人本理念一直都是曾宪川十分欣赏的,他希望“人本”能够成为精神指引,贯穿广东省院管理与发展的环环扣扣,为广东省院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以人为本”,是曾宪川推动企业建设中的核心关键词,他始终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人才梯队为根本,选好人、育好人、用好人,激励人才梯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和创造,提升服务品质,实现自我追求,同时尊重人才价值创造,予以相应回报,用文化、事业、待遇来巩固和发展人才梯队,提升职工获得感。
他以“竞争上岗”代替了固有的“论资排辈”,鼓励全院职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使“能者上、庸者下”,最大限度激发了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构建人才“磁场”;他强调“内外兼修”,认为“内在美”培养与“外在美”打造同等重要,从专业技术、职能管理、商务礼仪等多方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维系人才“能量场”;他注重全院职工的共建共享,从点滴小事入手,在其统筹推动下,广东省院近年来环境更美了,饭菜更香了,职工收入更高了,同事间更和谐了,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曾宪川说:“因为幸福,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方能更加坚定,更加执着,携手前行,‘为梦想,再出发’。”
近年来,广东省院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稳定,同时培养出中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杰出工程勘察设计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若干名,其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更是占到了全省总数的26.3%,汇聚了行业的顶尖人才,形成干事创业的最大“公约数”,画出了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肩扛重担思己任——践行社会责任,彰显人文情怀,弘扬志愿精神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企业文化犹如一条水系,推动着企业的兴旺发展,职工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即为支流,是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企业是经济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企业利益产生的来源,是蕴育企业成长与发展壮大的摇篮。企业与社会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因而企业有义务对社会履行责任,赢得全社会的认同和信赖,这是企业长远发展,做优、做强的有利途径与经营要诀。
践行志愿精神,延续“美丽乡愁”。曾宪川有着一个十分令自己自豪的身份“三师专业志愿者”。作为广东省第一批“三师专业志愿者”、“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近年来,曾宪川几乎将自己所有工作之余的时间都献给了广袤的南粤大地。
2014年至今,曾宪川组织发动了近千名省“三师”专业志愿者深入南粤古道古村,针对村庄规划、传统村落、民居、特色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开展多项专业志愿服务,推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建设美丽乡村。
2017年4月,先后启动了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驿道游学少儿绘画大赛,三年来,带领三十余所省内高校的千余名师生走访了二十余条古道,四十多座古村落,征集创意设计千余项,使古驿道走进高校,走进青少年群体,受到省领导与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树立了广东省院作为传统文化“挖掘者”与“传承人”的良好形象;
2018年5月,正式启动美丽宜居农房改造示范项目,曾宪川亲自“披挂上阵”,带领志愿者们先后对茂名信宜、清远连州、清远英德市恒昌村的几处闲置农房进行改造,亲手扎起了一道道篱笆、修饰了一座座农房、整葺了一条条村路、营造了一处处景观,对改善乡村居住环境的同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并计划通过后期运营,实实在在拉动乡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2019年,他推动成立全国第一个专业志愿者团体——“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协会”,为在南粤大地辛勤奉献了五年的志愿者们营造了一个共同的“家”,使志愿活动更加和谐、规范、高效、有序,对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建设品质、推进乡村服务、激发“古驿道+”创新模式的发展潜力、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工作之余,曾宪川常常和大家聊起他定点帮扶的村子,聊到他的“村长朋友”,在办公室那张巨大的广东省地图上标记他的足迹,给大家看他拍下的沟沟渠渠、村村落落。他总说,公益活动能够给予干部职工在日常岗位上得不到的锤炼,而通过社会公益活动,更能展现广东省院的“大院风范”及“内在美”,与此同时,广东省院也意外收获了社会美誉度及影响力等隐性价值。
2018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体育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授予广东省院“南粤古驿道功勋推动者”荣誉奖牌,对广东省院为南粤古驿道活化、保护、利用和乡村振兴事业的辛劳付出进行了高度肯定。
三、筑牢“思想关”, 严把“行动关”——推进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作为党政负责人,曾宪川以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院职工建设风清气正省院,务实奋进省院。曾宪川强调,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以思想促行动,以行动促发展,推动党建和生产经营业务的深度融合。他积极推动共产党员先锋岗的创建工作,挖掘出助力“一带一路”发展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国家会议中心精品项目”,助力湾区建设的“珠江街安置区项目”,以原创设计彰显品牌优势的“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项目”等先锋岗事迹,通过典型事例、典型形象树立工作新标杆;他督促职工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贯通,曾宪川说,“学习强国”已经成了他的每日必修课,希望也能成为全体广东省院人的必修课,从而把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时代价值融汇于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创新、专注、豁达、周至,是曾宪川的个人气质,同时他也将这种气质潜移默化至广东省院。在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曾宪川不断带领广东省院在社会变革中谋求新机遇,在体制改革中谋求新发展,在科技创新中谋求新效益,在人才竞争中谋求新突破,在科学管理中谋求新动力,使其在发展的进程中能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顺利解题。
当前,广东省院正迎来新的转折点,体制改革相关事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并同步开展战略发展顶层设计。曾宪川说,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问题,他就是要守好本分,实实在在、心无旁骛打造有力度、有气度、有温度的建筑设计企业,以激发活力、增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将广东省院建设成为治理完善、主业突出、激励到位、运行高效的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城市建设技术服务企业,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城乡规划建设发挥更加重要的专业支撑作用。
(原文刊登于《建筑设计管理》微信公众号,本站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